【概述】
    痛经(dysmenorrhea)是指发生于月经前后或经期的周期性下腹痛,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。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::①经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发现盆腔脏器有明显异常者,称为原发性痛经,也称功能性痛经(常发生在初潮或初潮后不久); ②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,如子宫内膜异位症、盆腔炎、肿瘤等。

【诊断】
(一) 症状
    1、 经期下腹痛 原发性痛经大多数发生于年轻的妇女中,疼痛的部位位于下腹部,多为痉挛性疼痛。轻者仅表现为下腹坠胀不适,重者可伴有呕吐,影响工作和生活。原发痛经一般在有怀孕经历后缓解。继发痛经患者的发病年龄较大,子宫肌瘤、盆腔粘连和盆腔静脉淤血引起的痛经的症状较轻,而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症状往往较重,且呈进行性加重的趋势。
    2、 性交痛 部分患者除了腹痛还伴有性交痛。
    3、 其他症状 原发痛经可有恶心、呕吐、面色苍白等伴随症状;继发痛经的伴随症状与原发疾病有关,子宫肌瘤可有月经增多、白带增多等症状。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累及直肠可有便秘等症状。慢性盆腔炎的特点事平时有下腹部隐痛,经期症状加剧,部分患者可伴有低热。

(二) 体征
    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妇科检查往往无异常发现。继发性痛经患者的检查结果与引起痛经的原发病有关。如子宫肌瘤患者有子宫的增大。子宫肌腺病患者的子宫均匀增大,呈球形等。

(三) 检查
    1、 盆腔B型超声检查  原发性痛经患者盆腔B超检查无异常情况发生。继发性痛经患者盆腔B超检查可发现子宫畸形、子宫均匀增大或不规则增大、盆腔包块等病变。
    2、 腹腔镜检查 能确定病变的部位与程度,如盆腔炎症;还能确诊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取活检;能够鉴别子宫畸形如单角子宫、残角子宫、双角子宫等;鉴别盆腔肿块,如炎性包块、子宫肌瘤及卵巢肿瘤等。
    3、 宫腔镜检查 可诊断黏膜下肌瘤、宫腔粘连、宫内节育器嵌顿及内膜息肉、溃疡及炎症等。
    4、 盆腔静脉造影 有助于诊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。
    5、 子宫输卵管造影 可以帮助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如单角、中隔子宫、宫颈管狭窄及子宫粘连等。

(四) 诊断要点
    本病以伴随月经周期出现下腹疼痛为特征,诊断时应根据:
    1、 病史 了解患者年龄、发病诱因、发病过程、症状出现时间与月经关系、疼痛部位及性质、有无进行性加重、有无组织样物随经血排出等。
    2、 体格检查 注意发育于营养状况。妇科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。

(五) 鉴别诊断
    根据经期腹痛的特点,妇科检查无阳性体征,临床即可诊断,但必须除外下列疾病:
    1、 子宫内膜异位症  本病表现为继发性痛经,多发生在人流术后或上宫内节育器后,疼痛剧烈,妇科检查可触及子宫直肠陷凹内触痛结节,或卵巢囊肿,腹腔镜检查是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方法。
    2、 子宫腺肌病 本病多发生在30~50岁经产妇,痛经进行性加重,可伴有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。妇科检查时子宫均匀增大或有局限性突起,质硬有压痛。B超检查可见腺肌症或腺肌瘤的典型回声。
    3、 盆腔炎 本病在非经期也有下腹痛,经期可加重,疼痛呈持续性。妇科检查有附件区增厚或包块,压痛明显。抗生素治疗有效。
    4、 异位妊娠破裂或流产 本病无痛经史,有停经、少量阴道出血及突发下腹痛等症状。妇科检查可触及一侧附件区的小包块,有压痛,有时伴贫血或内出血体征。尿和血β -hCG阳性,B超检查常发现宫腔外妊娠囊和盆腔游离液。

 

【治疗】
    1、 解说与安慰 对原发性痛经者,尤其是青春期少女解说月经的生理变化,痛经的发病机制,解除紧张心理,给予适当的安慰,病提出一般性的处理方法,如休息,热敷下腹部等。对继发性痛经者告知先查明疾病再作处理。
    2、 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 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有明显的解痛作用,仅需在月经期应用,用药期短,方便且不良反应小。常为原发性痛经的首选药物,应予强调的是若在月经痛发生前1日应用,当能充分发挥药性的作用,且应持续应用48~72小时,或按以往痛经的天数决定用药持续的久暂。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消化不良,胃灼热感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便秘、腹泻、头痛、头晕等。偶有视力障碍及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。
    3、 口服避孕片 雌、孕激素组合成的短效口服避孕片抑制排卵后,子宫内膜薄,降低前列腺素和加压素水平,子宫活动减弱。效果显著,但对不欲避孕者不应作为首选药物或短期应用。